选用优质谷物为基酒原料,经振动筛去除杂质后,浸泡 4-12 小时至颗粒膨胀,转入连续式蒸饭机进行常压蒸煮,使淀粉充分糊化。熟饭通过风冷降温至 25-30℃,与酒曲按比例混合,投入不锈钢发酵罐进行糖化发酵,期间定时监测酒精度与酸度变化。发酵完成后,基酒经蒸馏提纯,转入陶坛或不锈钢贮罐陈化 3-12 个月,去除新酒刺激性气味。2025全自动中小型保健酒生产设备 可定制
中药材经人工挑选去除霉变、虫蛀品,按不同特性分类处理:根类药材切片、果实类破碎至粒径 5-10mm、花类及叶类筛选去杂。需炮制的药材按传统工艺处理,例如黄芪蜜炙增强补气效果,何首乌黑豆汁蒸制降低毒性。处理后的药材经低温干燥,粉碎至 40-80 目,密封储存于清洁干燥的不锈钢料仓。
根据药材特性选择提取方式:
浸渍法:将药材与基酒按 1:5-1:10 比例投入密闭提取罐,常温或控温浸渍 7-30 天,每日搅拌 1-2 次,适用于生物碱、黄酮类成分提取。
渗漉法:药材装填于渗漉罐,顶部缓慢注入基酒,保持液面高于药粉,收集渗漉液,提取效率高且成分溶解充分。2025全自动中小型保健酒生产设备 可定制
煎煮法:针对水溶性成分,药材加水煮沸 2-3 次,合并煎液后浓缩至相对密度 1.1-1.3,与基酒混合前需乙醇沉淀去除杂质。
提取液通过板框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,滤液经硅藻土过滤去除细微颗粒,浊度控制≤1NTU。
调配罐配备全自动计量系统,按配方精确投入基酒、提取液、矫味剂及功能成分。通过 PLC 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糖度、酒精度及 pH 值,采用气动搅拌器混合均匀。调配后酒液转入陈化罐静置 15-30 天,促进成分融合与风味稳定。
采用 “粗滤 + 精滤 + 膜过滤” 组合工艺:
采用巴氏杀菌或瞬时灭菌,通过板式热交换器精确控制升温速率,既能杀灭酵母菌、霉菌等微生物,又避免高温破坏活性成分。灭菌后酒液快速冷却至 20℃以下,转入无菌暂存罐等待灌装。
洗瓶工序采用 85℃热水循环冲洗,沥干后经紫外线杀菌。灌装环节使用伺服电机驱动的定量灌装机,针对玻璃瓶、PET 瓶或陶瓷瓶配置不同灌装头,压力控制 0.1-0.2MPa 避免泡沫产生。封口设备根据包装形式选择旋盖机或压盖机,确保密封性。
贴标机采用视觉定位技术,确保标签位置偏差≤1mm,支持不干胶标签或热收缩膜标签。箱装环节通过机器人码垛,纸箱喷码机同步打印生产日期、批号及追溯码。最终成品经金属检测仪与重量分选机双重检测,剔除不合格品。
原料检测:每批次基酒检测酒精度、甲醇、杂醇油;中药材检测农残、重金属。
过程监控:提取罐配备温度、压力传感器,实时上传数据至 MES 系统;调配环节在线检测糖度、pH 值。
成品检验:依据 GB 2758《发酵酒及其配制酒》检测感官、理化指标及微生物,同时针对功效成分进行 HPLC 定量分析。
智能化:引入 AI 算法优化提取参数,根据药材批次差异自动调整浸提时间与温度,提升有效成分得率。
绿色生产:提取罐配备溶剂回收装置,废水经活性炭吸附 + 臭氧处理,符合环保排放要求。
个性化定制:支持小批量多品种生产,通过快速换型技术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。
生产线年产能可达 5000-20000 吨,单条灌装线速度为 50-200 瓶 / 分钟。通过模块化设计,可灵活切换生产流程:如需生产露酒或滋补酒,仅需调整提取工艺与配方参数,无需大规模设备改造。从原料投入到成品入库,全流程耗时 30-60 天,其中陈化与灭菌环节占比超过 50%,确保酒体风味与安全性达到行业标准。
保健酒生产线通过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,实现了从原料溯源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可控。无论是中药材的炮制工艺,还是智能化的调配系统,均以 “有效成分保留” 与 “安全性” 为核心,既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,又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。







